当前位置:首页 > 脾阳 第2页
-
心阳、脾阳、肾阳
肾阳、心阳、脾阳肾阳与心阳两者缺一不可,一损皆损,一伤皆伤!对于脾阳虚,可以运用:干姜、苍术、白术、吴萸、肉叩、砂仁、白叩仁、...
2025-10-06106 0 -
补脾散
补脾散。【组成】麦芽(炒 90克神曲(炒 60克茴香(炒 草果(逐个用面裹煨热 厚朴(制 干姜(炮 陈皮各30克木香(生 15克...
2025-10-06125 0 -
阳痿从痰治验举隅
予以补肾壮阳、培养心脾、疏肝解郁、清热化湿等法论治,因痰所致的阳痿亦较常见,笔者从痰论治每获速效,患者曾多方求医均以补肾论治无效...
2025-10-05120 0 -
太阴病
太阴病太阴中风证(太阴兼表证)太阴腹痛证太阴发黄证太阴病太阴中风证(太阴兼表证)太阴腹痛证太阴发黄证...
2025-10-05166 0 -
圆运动之气机的运行
静止状态下人体感觉它是凉性的,人体阳出现问题表现为火、燥、热。阴出现问题表现为风、寒、湿,脾胃运化下降,肢体困倦而重、水肿、腹水...
2025-10-05122 0 -
治疗各种类型臌胀证(三代人凭此方治病,中医人可学习参考借鉴)
临床治疗上较为棘手,病情顽固,缠绵难愈,是中医内科四大顽疾(风、痨、臌、膈 之一。故本病基本病机为脾肾阳虚为本,气滞、瘀血水停为...
2025-10-05103 0 -
便秘,是肠道里太干燥吗?脾阳足,大便通!
很可能是因为脾阳虚弱而导致的便秘。脾阳虚弱便秘,这样就造成了腑气的不通畅以及便秘的出现。而这里所说的脾虚气弱。基本上就是脾阳不足...
2025-10-05124 0 -
全面的五脏补益法——先说说“补脾法
是补益五脏虚证必须遵守的治疗法则。因其确切地体现了补益气、血、阴、阳选药组方的配伍规律,五脏皆禀气于水谷之精气“脾胃化谷输精、升...
2025-10-05135 0 -
温脾汤大黄12克 人参 甘草 干姜各6克 附子9克温补脾阳,攻下冷积治脾阳不足,冷积便秘,或久利赤白,腹痛,手足不温,脉沉弦淮山药(炒)5.4克 白茯苓3.6克 白术(制)3克 薏苡仁(炒,研)6克 芡实(炒,研
功能主治温补脾阳,备注方中附子、干姜温阳祛寒。人参、甘草益气补脾,大黄荡涤积滞,功能主治治痢疾经久不愈,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十...
2025-10-04170 0 -
姜糖饮
姜糖饮【来源】《儿科证治简要》。【组成】生姜3~5片红糖3~6克【用法】水煎或开水冲服。【功用】温中散寒,暖血益胃。【主治】不乳...
2025-08-029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