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恶寒 第2页
-
水湿侵袭致不适,中医散寒效果好
湿邪侵袭机体会导致哪些病症呢?中医认为湿为阴邪,骤然淋雨或浸于水中之后致寒湿之邪入侵人体,邪气由皮毛肌腠而入,皮毛收引则见皮肤苍...
2025-10-07119 0 -
【每日一诵】伤寒论第234条
以微恶寒知表未解,是太阳表邪已解矣。今发热微恶寒:使初入阳明之表邪。太阳中风缓脉之所变,阳明热而肌腠疏也,是太阳中风脉证,故曰阳...
2025-10-06130 0 -
纯干货:中医临床治病精髓,你能读懂就是“医生” !!!
上焦瘀血小便必难,下焦瘀血小便必自利。是阳病有余及气病血不病。是阴病有余及血病气不病。12、昼则恶寒、夜则烦躁,阴盛则内寒。治宜...
2025-10-05150 0 -
《伤寒论》证候分类纲目-太阳伤寒表实证
7.《伤寒论》原文之中,尚有大量有关太阳伤寒表证失治或误治之后变生他证(包括太阳经与他经的兼证,以及其他五经的证候)的条文,不能...
2025-10-05100 0 -
7·4少阴寒湿证_阳虚寒湿证_背恶寒_附子汤方
即口中不苦、不燥、不渴。阳虚寒湿证的证治“口中不苦、不燥、不渴谓之口中和,是以背恶寒当是少阴阳虚,用附子汤以温经散寒,治疗少阴阳...
2025-10-05155 0 -
《金匮要略方论》学习笔记42
痉湿病脉证第二/暍病(伤暑)/白虎加人参汤证(气阴两虚 ,这个恶寒提示了他气虚。暑热伤津又见口渴”而且这个恶寒伴随着口渴”倦怠少...
2025-10-05153 0 -
大青龙汤
1.麻黄汤证见口干、烦躁、热甚、脉浮缓者。2.咳喘病人口渴欲饮,上冲、烦躁或身疼痛、恶风寒、脉浮紧者,鼻燥口干。如热射病、药物热...
2025-10-04167 0 -
一定要懂的《伤寒论》名词术语!(理解伤寒)
虽然在现代医学看来,这可能是一种病的不同阶段,而在《伤寒论》中,则由于属性和治则的显然不同,就要划分为两种不同类型,而成为两种病...
2025-10-04171 0 -
痄腮的针灸治疗
痄腮,本病以耳下腮部肿胀疼痛为主症。症状往往较儿童为重,[病因病机]。本病是因外感时行温毒,更挟痰火积热,郁滞少阳,少阳经脉失于...
2025-10-03172 0 -
麻黄杏仁饮
麻黄杏仁饮【来源】《医学入门》卷四。...
2025-08-0389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