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正气 第5页
-
万病不离寒气(精彩好文)
其实外热是因为内脏的寒气太重,把热的元气逼到外面,元气本来深藏在肾中,四逆汤去肾寒,附子理中汤去脾之寒,小青龙汤去肺寒,当归四逆...
2025-10-06128 0 -
药对证而增剧
初服皆剧,《慎柔五书》谓∶久服寒凉,阳气郁陷者,则有呕吐、便溏、水泄之事矣,恶风寒、项脊强痛之事矣,不得疑为新受外感,再误即难治...
2025-10-05148 0 -
民间中医王正龙:癌症的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属于症瘕、积聚、瘰疠等病范围,再加上不良情绪导致气滞血瘀,凡是疼痛时有包块、不疼时包块就消失的就是「瘕」(应属癌症早期),腹...
2025-10-05158 0 -
86岁老中医直言:我用黄芪救了无数个肿瘤患者
其实并不是癌症越来越高发,就不得不提一个中药黄芪,这儿居然没有一位村民罹患癌症!就是这里的村民很会用一种中药来保健防病,这绝非黄...
2025-10-05120 0 -
一个提高免疫力的中成药
这个风邪可不得了,好像每个邪气为患,与湿结合就是风湿。把风邪防住了,就等于是防住了一半的病邪。风邪长驱直入,守城的士兵会挨个查验...
2025-10-05124 0 -
服汤已,须臾、啜热稀粥以助药力
须臾、啜热稀粥以助药力:然而仲景却在每个药方之后都附上了药方的熬煮方法以及方后护理事项。足见方后护理依然在治疗过程之内,这段话描...
2025-10-05133 0 -
六经辨证如何入门.六经辨证口诀和总结. 中医六经辨证常用吗 六经
根据中医的观点,他们有很多不同之处,所以辨証方法有异;伤寒病以六经辨証为基础,温病则以卫气营血或叁焦辨証为基础。实际上六经辨証基...
2025-10-05171 0 -
阳虚易生寒湿 阴虚易生湿热论
1.1.阳虚则寒1.3.湿邪随阳虚化生寒湿,随阴虚化生湿热“阳虚易得寒病,阴虚易得热病”。亦简言谓“阳虚易生寒湿,阴虚易生湿热。...
2025-10-05161 0 -
临床医案之阳和汤治疗肩周炎
中医疗效显著,现分享我一医案:诊断:痹病。治则:温补肾阳,活血通络。阳和汤出自《外科证治全生集》。寒湿痹阻,用阳和汤温阳散寒祛湿...
2025-10-0587 0 -
解读黄帝内经:童颜不老的养气秘诀
可以说养生的一切方法,都要从养气入手。《黄帝内经》中关于“气”的阐述,在《上古天真论》、《生气通天论》、《四气调神大论》等篇中都...
2025-10-05113 0